近视也能上太空说明了啥_当前最新


(资料图片)

近日,神舟十六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登上太空,戴眼镜的桂海潮备受大众关注。他是我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首个在标准照中戴眼镜的。眼睛近视的人也能上太空说明了啥?

首先,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常态化阶段,系统可靠度更高了。

驾驶载人飞船是一个高风险高要求的工作,尤其在载人航天技术的研发探索阶段,航天员要具备正常驾驶飞船的能力,还要具备紧急状态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处置能力。中国航天员一直给公众留下视力很好的印象,是因为过往的航天员都是从视力很好的飞行员中选拔而来,比如,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员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出来的。

神舟十六号执行的是我国空间站正式建成以后、在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现在,中国空间站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常态化意味着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度更高,乘组不必全员具备航天驾驶员技能,也不用全部从空军飞行员里选拔了。我国已训练的第三批航天员和正在选拔的第四批航天员,其来源既有空军飞行员,也有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桂海潮、朱杨柱均属于第三批航天员,同批次的航天员里,戴眼镜的还有几人。

其次,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专业化阶段,人员分工更明确了。

随着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成熟期,航天员乘组的分工也会更加专业化。神舟十六号乘组是我国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航天员构成的乘组。航天驾驶员景海鹏是多次执行太空任务的熟手;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都是初上太空的新手,也是各自岗位的首个中国航天员。航天驾驶员负责操纵、控制航天器,航天飞行工程师负责航天器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维修,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中国空间站最重要的功能是做太空实验。过去,载人航天技术处于探索阶段时,风险很大,由身体素质极强的航天驾驶员包打天下,兼顾驾驶、维修和科学实验。现在载人航天技术完善了,从科研专家中选拔出来的载荷专家科研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更高,将会更好地为空间实验室服务。未来,还将有更多不同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许多人曾因近视放弃了飞上太空的梦想。如今,桂海潮让不少人重燃飞天梦:眼睛近视的人能上太空,那我是不是也可以?

太空生活并不简单,即便对身体素质要求略低,桂海潮这样的载荷专家也比普通人强很多。例如,他不能是高度近视,在飞船发射与返回阶段因存在震动和过载不能佩戴眼镜,还曾在地球上通过了高达8倍重力加速度的过载训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普通人上太空是我们的长远目标,眼睛近视的人上太空是实现该目标的一小步。当老人、孩子、孕妇都可以进行航天旅游甚至跨星球移民的时候,人类必将迎接更加宏大开阔的太空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关键词:

    为你推荐

    创建全国文明镇 西樵山开展山上古村环境整治工作

    美化景区提品质,让西樵山古村落更美更宜游!8月15日下午,西樵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西樵山古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西樵山古村自唐代

    来源:珠江时报 22-08-17

    协鑫新能源:拟9037.98万元出售7座光伏电站

    3月16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附属苏州协鑫新能源及苏州协鑫开发(作为卖方)、江苏和盛(作为买方)于2022年3月16日与该等目标公司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3月16日,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光伏场区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一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因地制宜利用光伏 四川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3月14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青海:重点支持黄河上游光风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融资

    3月15日,青海省发改委发文称,积极推进金融战略合作加大黄河青海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2022年,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返回顶部